免费在线观看最新黑料爆料,吃瓜群众的福利平台!
这是2024年11月20日拍摄的珠穆朗玛峰日照金山景观。新华社记者 邱星翔 摄
我无法用一个词、一句话来形容这里
人们对它的向往与偏爱
似乎早已刻进骨子里
“西藏”
这两个字包含了太多的意义
关于远方、关于信念
关于生命、关于希望
......
无数人终其一生想要踏上的土地
无数人胸中时刻澎湃着的两个字
便是“西藏,西藏!”
1、大自然的手笔
摊开地图
这片土地仿佛被轻轻托起
安放于世界的屋脊
它不仅占据中国国土约
1/8的面积
平均海拔更是在4000米以上
而我们大多数人
生活在海拔200米左右的地区
空中俯瞰祥格拉冰川(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很难想象
在距今六亿至二亿年的古生代时期
这里曾是波浪滔天的大海
直到距今约3000万年的始新世末期
强烈的喜马拉雅运动
结束了这里的海洋历史
并在200万至300万年前发生强烈隆起
形成了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
青藏高原
这是雅鲁藏布大峡谷(2020年7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群山坚硬的褶皱之间
雅鲁藏布江
决绝地切开世界最深的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
孕育出藏南丰饶的谷地
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在此并肩而行
带着高原的气魄
浩浩荡荡奔向远方
在风最凛冽的地方
藏羚羊蹄下扬起微尘
优雅地掠过羌塘的苍茫
牦牛沉稳的步伐
丈量着牧人千年的迁徙
而在短暂的暖季
格桑花会以最完美的色彩
热烈地铺满河谷
玛旁雍错湿地上的牦牛。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
这里的一山一水
一草一木
都在讲述着
关于坚韧
关于辽阔
关于生生不息的故事
2、生生不息
1300多年前
那支蜿蜒在唐蕃古道上的队伍
碾过荒原的砂石
越过险峻的垭口
文成公主
不仅带来庞大的仪仗、华美的嫁妆
更带来那些无比珍贵的“种子”
长安的丝绸纹样
悄然融入氆氇(藏毯)的编织
中原的耕作方法
让青稞的穗子更加饱满
医书上的方剂
抚慰着高原的疾患
……
这幅布达拉宫壁画讲述了公元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迎娶唐文成公主,“汉藏一家亲”的传世佳话(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这远非一次简单的和亲
当松赞干布迎接着
这位来自大唐的使者
历史的齿轮
在那一刻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而今
在拉萨大昭寺门前
矗立了1100多年的
唐蕃会盟碑
承载着藏汉合同为一家的过往
2025年1月1日,拉萨布达拉宫沐浴在晨光之中。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
红山之巅的布达拉宫
也成为千百年来各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回廊
如今的八廓街
传统藏式院落与现代文创空间
比邻而居
唐卡画师开设工作室
将非遗技艺传给年轻学徒
藏族青年直播销售氆氇围巾
每天的订单都十分可观
街头的甜茶馆里
汉藏商户合伙经营
酥油茶与咖啡香一同飘散
这些独属于这里的
温度与情感
坚毅与智慧
在高原猎猎的风中
在黄了又绿的草原上
在承载着记忆的砖石里
在每一句互道的“扎西德勒”中
永恒地流淌
3、西藏,西藏!
时间
记录温暖的故事
也见证意义非凡的历史
1951年
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
在北京签订
《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简称“十七条协议”)
西藏实现和平解放
为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基础
1959年
西藏实行民主改革
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
1965年
西藏自治区成立
1965年9月9日,拉萨各界各族三万多人举行集会游行,热烈庆祝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新华社记者 马竞秋 摄
回望之间
一眼千百年
发展的脉搏
在高原的脉络里强劲搏动
曾经被视为天堑的进藏之路
被一代代建设者的汗水与智慧铺平
康藏、青藏、新藏、滇藏公路
如条条银色的哈达
飘向高原的四面八方
拉萨贡嘎机场
拉近高原与世界的距离
而那条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
它蜿蜒在世界屋脊
更是一条钢铁铸就的奇迹
青藏铁路跨过沱沱河的辫状河道(2023年7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这份发展
也蕴藏着守护的珍贵
广袤的自然保护区
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藏北辽阔的草原上
太阳能电池板吸收着炽烈的阳光
转化为清洁电力
绿水青山是高原最无价的容颜
保护好这片净土
就是守护未来的根基
游客在西藏林芝市嘎拉村赏花(2025年4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古老的智慧
也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焕发新生
藏医药千年的积淀
正通过现代科学的桥梁
传递给更广阔的世界
独特剪裁和别致配色的藏族服饰
匠人手中淬炼出的锋利藏刀
画师笔下浓墨重彩的唐卡
在创新设计的灵感碰撞下
焕发出崭新的光彩
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美丽信物
向世界讲述着高原的深邃与灵动
即使在偏远的牧区帐篷里
智能手机的信号也常常满格
网络覆盖广袤地域
牧民们能便捷地了解市场行情
孩子们也通过远程教育共享优质资源
而在绵延的国境线上
一代代高原儿女
坚定地守护着这片神圣国土的安宁
家园的意义是深沉的、深刻的
左上图为来自陕西的援藏干部、阿里日土县副县长贾冗勇深入牧区,帮助藏族牧民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新华社记者土登摄,1997年11月11日发);左下图为2017年8月3日,北京积水潭医院援藏医生龚晓峰(右)和北京天坛医院援藏医生李家谋在拉萨市人民医院骨科病房内查看患者的X光片(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右图为孔繁森(右)在阿里日土县过巴乡为孤寡老人益西卓玛治病(新华社记者土登摄,1994年12月26日发)。
教育、医疗、基础设施、产业培育
……
一批批脸被晒成古铜色的援藏干部
与当地群众一起建成了如今的家园
从水桶到水管
油灯到电灯
土路到油路
毡房到楼房
……
这些我们如今看起来稀松平常的事
却是西藏60年来的沧桑巨变
更是一个个动人故事背后的成就
而这份对西藏的爱
早已融进一壶共享的酥油茶中
那一刻,我忽然懂得
西藏
从未被凝固在时光的琥珀里
日升月落间
这片土地因为爱的浇灌
而愈发美丽动人
这是2025年7月30日拍摄的拉萨河风光,由近及远分别是连心桥、柳梧大桥、和美桥和青藏铁路拉萨河特大桥。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什么是西藏?
是珠穆朗玛峰脚下仰望星空的震撼
是圣湖岸边感受心灵的澄澈
是雪山冰川的亘古庄严
是格桑花开的刹那绚烂
更是高原上质朴又坚韧不拔的人们
更是从来缺氧不缺精神的信念
更是像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的团结
更是源自心底那份
对这片土地炽热又深沉的爱
……
所有这一切
成为了西藏独一无二的生命图谱
它在时光的长河里深深扎根
又在时代的春风中吐露新芽
展现着古老土地最动人的现在与未来
西藏,西藏!
这就是我们的西藏!
来源:新华网·宝藏青年工作室、新华社西藏分社
策划:车玉明 林建杨
统筹:翟永冠 李志晖
执行:晋美多吉 牟彦秋 赵晓燕
作者:梁甜甜